我们知道,糖尿病人回避甜食,是因为担心食用了甜食之后会引起“血糖”升高等不良后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许多糖尿病人却抱着极端的态度,拒绝食用所有甜类食品,甚至把“蜂蜜”也排斥在餐桌之外,实在令人不解和惋惜。
下面,我们以科学态度解析一下“蜂蜜”与“白糖”的化学成分,当您懂得了两者的不同,相信您一定会纠正“糖尿病人不能食用蜂蜜”错误认识。
“蜂蜜”与“糖”虽然都是甜的,但是从营养含有量的角度来讲,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蜂蜜富含人体所需的许多营养成分,而糖,除了给人体提供热能以外,几乎不含任何营养成分。
用化学专用名词解释,糖可分为“单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贰糖”(主要是蔗糖、乳糖、麦芽糖)、“多糖”(主要是淀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要被“酶”水解成“葡萄糖”这种最小的单位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而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那么,“蜂蜜”和“糖类”分别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白糖是“贰糖”,淀粉类的食物是“多糖”,人吃进的糖类经过消化后变成了葡萄糖,有多少糖分进入血液就需要分泌出相应的胰岛素来降解,糖类通过唾液中的α淀粉酶和消化系统的转化,变成单糖后,再经胰岛素的协助才能被人体吸收,这就意味着当人体大量摄入糖类,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快速代谢,大大的增加了胰腺的负担。过大的工作量就可能会造成细胞处理不了那么多血糖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这样血液中的血糖不能及时利用,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就是糖尿病了。 “蜂蜜”中含有70%以上的 “葡萄糖”和“果糖”,生理科学实验证明,“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不仅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是均衡的吸收。这是由两者的属性和天然量比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葡萄糖”被人体吸收的速度较快,而“果糖”被人体吸收的速度相对慢一些,这样,两种营养成分依次被人体充分吸收,从而起到维持血糖的作用。同时,“蜂蜜”中含有丰富的胰岛样物质——“多肽-P”,也称作为“植物胰岛素”,具有“胰岛素”同样的药用功效,对糖尿病人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果糖与传统的天然糖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升糖指数低,“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低升糖指数食物是指其升糖指数在55以下,低升糖指数食物由于进入肠道后停留的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较低,引起餐后血糖反应较小,需要的胰岛素也相应减少,所以避免了血糖的剧烈波动,既可以防止高血糖也可以防止低血糖,有效的控制血糖。
食用果糖后,人体的血糖升高指数仅为23,甚至有的能低至19,而蔗糖则高达65。
食用果糖后人体血糖的升高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传统的天然糖品,也因此,果糖以及相关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与肝功能不全者的饮食结构中。 蜂蜜是天然营养品,含有丰富的酶类和各种维生素,促进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与维生素营养成分的补充,糖尿病患者适当食用蜂蜜,有助于血糖的控制,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因此结论是: